5月9日,浙江大医院外科监护室护士长卫建华在北京荣获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该奖项根据护理工作者事迹全国共评选出60位,其中浙江省2位。近日,卫建华护士长还被浙江省护理学会评为“-年度浙江省优秀护士奖”。
“能定位才能到位,能投入才能深入,能看破才能突破,能付出才能杰出。”这是浙江大医院外科监护室卫建华护士长一直自勉的信条与准则。
自年从事护理工作以来,29年临床护理之路,她运用着独到的护理管理方法,带领全科护士提供“亲情服务”,投身护理事业,肩负重任,充分发挥着示范带头作用,也使得科室的护理质量屡创佳绩,并获得领导和相关部门肯定和好评,深得同事的信任。“热血点燃希望青春守护生命”是外科监护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活动主题,不难看出她对待开展优质护理的执着信念。她们用着一流的技能、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信誉来护理每一位患者,年5月份在外科监护室护理团队成立一年之际,浙江日报整版进行了《“80后”的天使》浙大一院外科监护室护士专题报道。
如今,当你走进外科监护室,护士们愉快地在自己的病人床前,或开心交谈,或作细心的疾病指导,或给予体贴地生活护理……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护患之间,护士与家属之间少了隔阂,多了一份亲近。那是因为她们在用“心”照亮着患者的每个角落。监护室,实行的是24小时无陪护制度,患者术后睁开双眼,面对陌生的环境,语言交流困难,肢体约束......这些对于患者来说很是恐惧!
在卫建华看来,监护室者虽没有家属的陪伴,但是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的是家人一样的温暖,做好术前的宣教工作也是监护室护士的必然所需,在她的指导下,科室护理团队自撰脚本并拍摄了健康教育视频用于手术患者术前宣教,通过视频宣教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监护室的工作性质、环境及相关制度,消除恐惧心理,取得家属配合,并在互动中不断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促使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宣教获得了众多家属和患者的一致认可,从而也提高了家属和患者的满意度。
针对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她善于运用品质管理工具,组织护理团队进行护理研究及创新,并运用“头脑风暴”"PDCA"“6S”等多种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群策群力,创作出了很多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金点子。
每周会给卧床的患者进行床上洗头、每天早晚行皮肤护理、为头发偏长的患者提供床边理发、定期修剪指甲、为男性患者修剪胡须,为病人提供食物冰箱、微波炉等等。本着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换来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认可。
为了更好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转送及做各项外出检查时她们都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在患者外出检查时,特制了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记录单,并将检查前准备,检查中的配合、检查后的评估及物品归位以查检单的形式记录,降低了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针对危重病人由于人工气道无法用语言沟通的特点设计了非语言沟通的图片深得患者喜爱;为了促进危重病人早期活动设计了床上多功能锻炼椅以降低ICU获得性衰弱、谵妄、ICU后综合症的发生率;针对监护室抢救频次高护理记录有漏洞专门设计了危重患者抢救记录单;开展“ICU日记”的记录来填补患者和家属的记忆缺失以及疾病恢复过程等等......并将护理科研并进,组建科室护理科研团队。近五年在一级期刊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篇,主持省卫计委课题2项,参与课题研究4项;科内护士每年发表论文10余篇。
在医学科学迅猛发展、人们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她说“我们所做的就是希望用我们最仔细,最好的责任心去对待每一位需要我们守护的患者;贴心的言行让患者和家属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监护室的护理工作非常细致和全面,除了照顾好患者的日常所需外,护士必须要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护理常规及操作技能方能管理好危重病人,平时她会对科室所有的护士进行分层培训,随时随刻学习着,不断进取着,更新着学识及技能,如今ICU监护支持如心肺脑复苏,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多脏器功能不全,心脏手术,ARDS的肺复张,外科肝脏术后肝功能衰竭,以及高难度的单肺,双肺,心脏,心肺,心肾等联合移植的术后护理以及呼吸机、心功能辅助设备如主动脉球囊反搏机及心内起搏器、PICC0、ECMO、人工肝、CRRT等多项高难度设备操作管理和护理对于她们来说已是非常熟练,具备着全方面的护理技术也让年轻的护士们从懵懂走向成熟,更从成熟走向自信,面对着最艰巨的任务,她们强大的医护队伍从无畏惧,在她的培养和指导下,护理队伍也获得了喜人的成绩:医院护理操作技能比赛一、二等奖;带教老师授课比赛二等奖;品管圈汇报大赛二等奖等等荣誉;全院演讲比赛一等奖。这就是卫建华所带领下的优秀护理团队。就个人而言,在担任临床带教老师十余年里,她曾连续5年被浙大医学院评为优秀临床指导老师。医院里已算是护理前辈,可她仍勤勤恳恳的坚持在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并勇担社会责任。因SlCU年轻护士多,为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应急抢救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定期组织高仿真模拟案例演炼,经常指导陪练至晚上九、十点钟。年4月,人间四月天是杭城最美的时刻,清波微漾、绿柳抚堤、繁花锦簇,尽显天堂风姿。但正当万物沐浴春风、欣欣然一派祥和之际,H7N9病*悄然出世,如闪电般,划破了宁静的天空。她在医院号召,义无返顾地全身心投入到对抗H7N9禽流感的战斗中,曾连续36小时忙碌在重症患者身边参与抢救及护理工作。奉献是天使的品质,救死扶伤是天使永恒的使命。面对新型病*,她内心曾起过波澜,因为未知的信息太多,如:传播途径是什么?传染源是什么?作为奋战在一线的护士长,她肩负着双重压力,既要加强管理,组织一支业务技能过硬的热血团队,奋勇抗战;又得做好护士兄弟姐妹们的自身防护宣教与培训,以保证他们的安全。工作未知的世界曾让她内心不安,但作为H7N9禽流感病房护理质量的管理者,遇事沉着冷静是必备的素质,回顾禽流感时期的点点滴滴,她不禁热泪盈眶,心中却又满载欣慰。因为她用她多年的护理管理经验及丰富的知识验证了最美好的结果。年11月,菲律宾遭受台风“海燕”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由浙江省卫计委紧急组建了一支由50名队员组成的中国*府应急医疗队于21日下午紧急出发赴菲律宾参与救援行动,卫建华护士长便是其中一位女医疗队员。援菲医疗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地方环境的恶劣,气候的不适应,条件的艰苦,丝毫没有令她退缩、畏惧。初到宿雾,医护人员入住的条件极其艰苦,简陋的卫生间都没有24小时热水供应,奔跑灾区Baybay岛的路途上更是终身难忘,13小时的海上航行,吨的大货船上唯一的小马桶厕所,但大家都丝毫没受影响。可想而知那里条件的艰辛,到达灾区Abuyog,所有的物资又都靠自己搬运安置,烈日的暴晒,不间断的停水停电却丝毫没有动摇她坚持救援的意志,反而更让她坚韧不拔。据同行的护士姐妹说,由于气候变化她在前往灾区的路途上感冒发烧了,但一进入灾区,她仍和其他人一样加入义诊队伍,一起奋斗在灾区的最前沿。在祖国召唤时,她毅然决然地参加救援工作。在异国他乡,她以最饱满的工作热情,专业技术水平,继续发扬“不畏艰难、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为救助“菲”人,无私奉献,受到当地民众的一致好评和欢迎,并得到中国驻菲使馆、相关国际组织、菲律宾*府、国务院、省委省*府领导的肯定和赞扬,充分展现了良好的国家形象、浙江形象、浙一形象,为此,省人民*府还特地授予“集体一等功”高尚荣誉。在日常里,医院的各项公益服务,医院“浙壹汇”志愿者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一小时”公益志愿服务团队中,医疗急救志愿服务中处处可见她的身影......繁忙工作之余利用自己的闲余时间,服务社会病患,传承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用最美微笑践行“美丽浙一,幸福医疗。”
她正是用她的实际行动验证着“能定位才能到位,能投入才能深入,能看破才能突破,能付出才能杰出。”
更多资讯:
戒烟20年,反而得了肺癌?!答案却让人觉得一点都不冤枉
成长大讲堂——关爱儿童健康成长
迎70周年院庆
浙江80后青年捐献所有大器官及遗体浙大一院10小时完成6个大器官移植手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