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衰竭能治好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2013年,复旦投毒案林森浩被判死刑
TUhjnbcbe - 2025/6/28 18:53:00

年4月25日下午,复旦大学校门口停了几辆警车,引来无数学生围观。

就在前不久,复旦一名医学院学生服毒而死,校园里人心惶惶。这时,几名警察押着一个身形欣长的学生走了过来。

“不会就是他吧!杀了自己的室友!”

“怎么可能!他风评很好的,还是学生会副主席呢!”大家窃窃私语,学生跟随警察上了车。

这名学生叫林森浩,是复旦大学级的医学生。他为何要毒害室友?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竟让百余名师生为其求情?

玩笑过头,毒害致死

审讯室内,警察问林森浩为何要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竟投毒将室友黄洋致死?

林森浩一脸冷漠道:“我没想害死他!这本来是个玩笑!可怎么就出事了呢!”

时间回到年3月30日下午。林森浩以做药品实验为由来到化学实验室,还碰到同学吕鹏。

俩人在实验室内说说笑笑,林森浩并无异常,大约过了两个多小时,吕鹏有事先行离开。

林森浩轻门熟路来到存放化学药剂的柜子,拿走了一瓶装有二甲基亚硝胺的液体药剂和一个注射器。

前几天,他听到黄洋和其他室友们说:“愚人节快到了,可得想办法整整人!”不出意外的话,被整的人里面一定有他。

林森浩想:“既然你想整我,那我就先整下你!”

回到宿舍后,舍友们都不在。林森浩小心翼翼地将药剂注射到宿舍饮水机里,然后若无其事地把投毒工具扔到走廊外的垃圾桶。

投毒完成后,林森浩继续做自己的事,可他的心里不像表面那么平静。作为一名医学生,他清楚地知道二甲基亚硝胺是带有剧毒性的液体,并且伴随着刺鼻气味。

“水里面有异味,黄洋肯定不会喝的。”林森浩默默的安慰自己。

他想起之前在小白鼠身上做的实验:只摄入少量的二甲基亚硝胺,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顶多造成肝脏纤维化。甚至有几只小白鼠自愈后,还活蹦乱跳的。

想到这,他不安的心放松了些。他一边期待计划成功,又担心造成的后果。

直到半夜,黄洋和其他室友才回来,衣服都没脱就呼呼大睡。林森浩自然没睡着,目光死死的盯着饮水机。等到室友们都睡熟了,他才闭眼沉睡。

4月1号早上,黄洋是第一个醒的。听到床响动的声音,林森浩惊醒过来。

他看着黄洋下床,拿着水杯到饮水机前,接满水后咕嘟咕嘟地喝了半杯。

喝完后,黄洋才感觉水有一股怪味。

“这水真难喝!不会是放坏了!”说着就把水桶抱起来,将饮水机里有毒的水倒在了下水道。

由于桶有异味,黄洋拿到外面清洗干净后,才换上新的水。宿舍的其它室友因此幸免于难。

不过,林森浩是不喝宿舍里的水的。

一个月前,他与黄洋因为饮水机水费的问题产生了争执,林森浩说以后不再分摊水费,自己单独买水喝。

林森浩看着黄洋做完一切,没有什么异常,想观察观察再将事实说出来。随即,他收拾东西去了图书馆。

林森浩离开后不久,黄洋就出现呕吐反应,前前后后呕吐了几十次。黄洋感觉不对劲,医院检查。

医院b超室,碰到林森浩值班。林森浩和黄洋都是即将毕业的医学硕士,除了搞研究,医院看诊。

黄洋让他赶紧帮自己检查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林森浩做鬼心虚,告诉黄洋是吃坏肚子,多休息休息就好。

黄洋一听,医院。晚上,黄洋在宿舍陷入昏迷,医院。

检查结果发现他的肝功能趋向衰竭,抢救到半夜才转入重症监护室。黄洋的父母从外地焦急赶来。

林森浩听到黄洋住院的消息,心底一沉,医院。黄洋父母守在病房门外,一脸愁容。

林森浩安慰他们:“黄洋肯定会没事的!一定会没事的。”

不知道是安慰自己,还是安慰别人。一连好几天,林森浩都来看望黄洋,黄洋父母对其非常感激。

黄洋的师兄孙某和老师请来众多专家会诊,都未能查出病因。直到4月9日晚上,孙某收到一条短信,表示黄洋可能是因为中毒。

警方介入调查,将寝室饮水机取样和黄洋水杯一同送去检验,发现一种剧毒药品——二甲基亚硝胺。

经过一系列调查,嫌疑人指向林森浩。

眼看真相败露,林森浩交代投毒的前因后果。得知黄洋的病因,医院全力进行治疗,可依旧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4月16日,黄洋去世。整个人浑身浮肿,看不出本来的面目。

黄洋父母悲痛欲绝,声称要杀人凶手血债血偿。得知是林森浩的那一刻,他们震惊之余是无尽的愤怒。

出身农村,性格自卑

林森浩的父母从家里赶来。得知儿子投毒杀人的事实,他们一度不敢相信。

林森浩出生在广东汕头的一个农民家庭,父母大字不识几个,却坚持让他读书。

家里兄弟姐妹五个,只有他考上大学,还是一流学府——中山大学。为供他读书,家里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东西,才凑出他的学费。

由于家里穷,再加上不爱说话,林森浩从小就经常遭到欺凌。别的同学不说穿得多好看,起码是整齐干净。

可是林森浩永远都只有那一套衣服,上面打着大小不一的补丁,夹杂着些许洗不掉的污渍,鞋子也是破烂不堪。

他一进班里,就有人指着他喊:“垃圾虫!”因为他学习好,老师看到总会护着他,而在看不见的地方,是变本加厉地嚣张和嘲笑。

面对欺凌,林森浩选择不吭声,因为他知道,没有人能够一直替他出头。

他将所有的不甘都化成学习的动力,心底暗暗下定决心:要考上大学,走出村里!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迎来收获。林森浩被中山大学医药系录取。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林森浩的母亲有心脏病。

家里之所以贫穷,部分原因是母亲的心脏病。不间断的高价特效药,大大小小的手术,让这个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

林森浩想起小时候母亲因为一次犯病,差点撒手人寰。从那时起,他就想好学医学,未来治好母亲的病。

由于成绩优异,林森浩被保送复旦大学医学专业攻读硕士。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硕士期间发表8篇核心期刊论文,其中有五次是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署名。

学校向他发出读博邀请,林森浩婉言谢绝,医院签订了工作合同。

父母得知他要工作的消息,十分激动。搁谁看,这都是人生逆袭之路的一份完美答卷,未来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因为一个人的到来,让林森浩将一手好牌打的稀碎,直接导致两个家庭的悲剧。

这个人就是黄洋。黄洋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普通职工。与林森浩不同的是,黄洋是家中独子,从小父母宠爱。

家庭条件虽然一般,黄洋却不因此自卑,从小性格活泼开朗。由于母亲患有肝内胆管结石,促使他走上学医之路。

上大学后,黄洋再没给家里要过钱,还还清母亲30多万元的手术费。假期时,黄洋十分喜欢旅游,体验新鲜事物,路上结交了很多朋友。

因为学校调整寝室,黄洋和林森浩成为室友。黄洋经常组织大家一起去聚餐玩乐。每次喊林森浩,他都借口不去。

偶然一次机会,黄洋得知林森浩获得2万元奖学金,便起哄让他请客。林森浩却想把这笔钱全部寄回家里,出口拒绝,室友们帮着打圆场。

黄洋心里不忿,直接说林森浩小气、抠门,轻飘飘的两句话却刺痛了林森浩的内心,纵然气愤,他依旧选择隐忍。

黄洋却不这样想,每次看到林森浩,他都会奚落一番。林森浩为了清静,只有在晚上睡觉时回宿舍。

早上起来不是去图书馆就是实验室,俩人虽然都学医,但不在一个科室,碰面的机会大大减少,林森浩想着:惹不起总得躲得起!

一次他回宿舍取东西时,听到黄洋与别人的谈话。

“……林森浩那个屌丝!愚人节快到了,快想想怎么整人!”

听完,林森浩东西都没取就离开了。一路上,黄洋喊他“屌丝”的画面历历在目,无数声“屌丝”的画面重合在一起,让林森浩心底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投毒。

最终结果不言而喻,黄洋因此死亡。林森浩这个杀人凶手又该得到什么结局?

求情与否,尘埃落定

年11月27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受理,于年2月18日作出一审判决:林森浩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得知结果,林森浩父母坚持上诉,多次更换律师,希望保住儿子性命。为替儿子赎罪,他们多次奔波去黄洋老家,祈求黄洋父母的原谅,但一次都没有见到。

黄洋父母表示,对林森浩的所作所为坚决不原谅!不论是媒体还是审判时,黄父都只有这一句话:坚决不原谅!

黄洋去世那天,黄母伤心地一度昏迷,好几天都昏昏沉沉。黄父一夜之间变得沧桑,原本挺直的身板变得佝偻。

法院审判之前,林森浩为自己辩解过,他只是想开个玩笑,并没有真的想害黄洋死亡。

可是黄洋出事后,他并未说出真相,选择继续隐瞒,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黄母知道真相后崩溃大喊:“他是在拿我的儿子当小白鼠啊!”

在医院有那么多次机会,林森浩都可以如实相告,采取最佳的治疗手段。哪怕最后变成植物人,也能让黄洋父母有个念想。

然而,林森浩因为害怕,又或者心存侥幸,一次又一次让黄洋接近死亡之手,最终被夺去生命。

据检验报告显示,林森浩往桶里至少注射了30毫升的二甲基亚硝胺,是致人死亡剂量的10倍之多。

黄洋只喝了半杯水,不到一日内脏功能俱损,可见毒性之强。

最可恨的,是林森浩明知道毒性的厉害,却选择无视。明明有说出真相的机会,却选择隐瞒。

林森浩“投毒案”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网友们看法不一。有人说“就该一命换一命”,有人表示:“林森浩罪不至死”。

死刑判决后,复旦大学名学生联名上书为林森浩求情,称其罪不至死。

联名信上还表示:“林森浩还有很大的改造空间,可以让他为黄洋的父母养老送终。”

黄父得知消息后坚决表示不接受,相信法律的公正判决。林森浩的老师们得知这一消息感到不可置信,在他们眼中,林森浩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林森浩辅导员说,在汶川大地震时,他一人捐了元,只给自己留了快的伙食费。

医院护士说,他曾自费帮助70多位农民工看病,对病人非常有耐心。

可这依旧不能改变林森浩杀人的事实。

都说医者父母心,林森浩作为一个医生如此轻待一个生命。这无疑违背了做医生的底线,透出的是人性的冷漠和对生命的蔑视。

林森浩“投毒案”历时三年,终于作出终审判决:维持原判死刑。年12月11日,林森浩以故意杀人罪被执行死刑,此案终于落下帷幕。在法律上这或许是最公正的审判,对两个家庭来说,却是致命的打击。

黄父接受采访表示:“儿子将成为自己一生的遗憾。”

时至今日,此案反映的问题仍值得我们深思和重视。比起单一学习上的好坏,更加应该重视素质教育。

所谓德育为先,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中,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陷入偏执扭曲思维,从而酿成大祸。

对待学生的教育,应当改变单一式的衡量标准,营造良好风气,注重立德树人,品质为先。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3年,复旦投毒案林森浩被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