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衰竭能治好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壮话节气金秋寒露middot壮医 [复制链接]

1#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7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寒露》:“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

三候

.10.08

一候鸿雁来宾:

古人称后至者为“宾”,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鸿雁白露节气已经开始南飞了,此时已是最后一批。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雀,小鸟也;大水,海也,鸟雀入大海化为蛤蜊,飞物化为潜物,这为古人对感知寒风严肃的一种说法。

三候菊有*华:

“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菊花在阴气逐渐旺盛的秋季开花。*色菊花的绽放,提示寒气渐盛。

鲁迅说:正如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一样,地球的节气特征也全然不同。

比如,寒露时节,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中国的北极——漠河在9月份已是白雪皑皑,国庆节期间,突如其来的寒流让长江以北、*河流域的汉子们瑟瑟发抖,秋衣秋裤纷纷上阵。

而南方,才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就拿我大南宁来说,这时气温给人类带来的感受,可能就比三伏天好那么一丢丢,仍然得靠空调续命。

地大物博=我在南方露腰,你在北方裹貂

不过,虽然节气只对长江、*河流域有清晰的指示作用,但随斗转星移、日月更迭而来的“时令病”却没忘记南方。比如,最近你有没有觉得口干舌燥,肠胃不适、便秘加重,发际线提升、头发一把一把地掉?与此同时,感冒、发烧、咳嗽一家老小轮流找?因此,金秋寒露时节,壮医颐养非常有必要!

金秋寒露,壮医颐养正当时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寒露之后才真正进入秋季。金秋之时,燥气当令,寒露时节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再加上大地万物的逐步萧瑟,很容易让人出现“悲秋”情绪。因此,此时的防治重点仍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畅通龙路、火路气机。

壮医香灸

壮医香灸疗法是采用壮族地区出产的芳香壮药特制成的香灸条,在穴位或部位上灼灸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壮医外治疗法。

穴位:涌泉、百会、足三里、三阴交、大椎、肺腧等穴位。

功效:具有芳香温通、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疏肝解郁、行气止痛,通调龙路、火路、气道、谷道、水道等功效,能通过药物的透皮作用发挥疗效,从而有效地解除症状。

壮医药浴

壮医药浴疗法是采用壮药煎煮至沸腾后,取药液淋洗、浸泡全身或者局部,使皮肤受热均匀、腠理疏通、血管扩张、气血流畅,从而产生治疗作用的一种预防保健方法。

可分为全身药浴和局部药浴,壮医足浴为其中一种方式。

药物:艾叶20g、红花15g,*花倒水莲15g,肉桂6g,干姜10g

功效:通龙路、火路气机,有清热解*、消炎止痛、消肿祛瘀、杀虫止痒等功效。

壮医药膳

壮医药膳是在壮医辨证配膳理论指导下,由药物、食物和调料三者精制而成的一种既有药物功效、又有食品美味,用以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特殊食品。

金桂酒方

原料:糯米克、酒曲3克、水50克、桂圆肉30个,鲜桂花、枸杞子适量。

做法:

糯米浸泡一夜,取出沥干,入锅蒸熟。

待饭微温,加入酒曲拌匀后,倒入清水,继续搅拌直至米散,入瓮密封两三日成醅。

取桂圆肉、新鲜桂花、枸杞子,洗净晾干后倒入醅内,搅匀密封,再过一夜取出酒液,金桂酒便成了。

功效:行气活血,醒脾和胃。

注意事项:适量少饮。

菊花糕方

原料:粘米粉克、糯米粉克、桂圆肉克、红枣50克糖15克、水克,各色果干、菊花瓣少许。

做法:

桂圆肉、红枣切碎和粘米粉、糯米粉、糖一起拌匀,加水拌成湿粉再搓散,静置一段时间,让粉充分吸收水分。

将搓散的湿粉过筛成细致轻盈的粉状。

取一模具,垫上纱布,将一半粉倒入后轻轻抹平,水开后放入蒸笼中大火先蒸5分钟取出,铺上豆沙抹平,再倒入另一半粉后抹平,表面均匀地放上各色果干和洗净的菊花瓣,上笼旺火蒸约30分钟即可。

功效:养脾补血,滋养容颜。

壮医膏方

壮医膏方在壮医理论指导下,通过采用名贵广西地道药材,因人而异,辩证处方,可强身健体、祛病延年。

五合养生膏

功效:适用于慢性虚损疾病,如正气虚衰易感冒、各种疾病易反复者,体质虚亏、形体瘦弱,癌症术后、化疗、放疗后调理,亚健康等。

使用方法:每日2次,每次取15~20毫升,用白开水冲服,或遵医嘱。

保存方法:取回膏滋后,请置于冰箱内冷藏。

注意事项:

1.取膏的汤匙必须干净干燥,专勺专用,若膏滋出现霉变请勿再服用。

2.膏滋服用后如感觉身体不适,请及时联系处方医师。

慈母如意膏

功效:疏肝解郁,养肝滋肾,缓解焦虑,平和心态。

适应人群:改善因压力、内分泌紊乱导致焦虑、抑郁状态的肝郁肾虚型人群。

使用方法:空腹服用,每日2次,每次10—15毫升,白开水冲服。

保存方法:置于冰箱内冷藏。

注意事项:

1.取膏的汤匙必须干净干燥,专勺专用,若膏滋出现霉变请勿再服用。

2.膏滋服用后如感觉身体不适,请及时联系处方医师。

寒露时节话养生

1.早卧早起,以待日光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

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寒露节气养生就要做到“早卧早起,以待日光”,以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2.登高望远,避免“秋冻”

寒露节气是户外登高活动的*金时节。尤需注意,寒露之后降温幅度增加,昼夜温差加大,这个时候对大多数人来说,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和孩子,已经不适合进行所谓的“秋冻”,否则很容易着凉。

此外,寒露过后,一般是心脑血管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疾病的高发期,中老年人要特别留心,最好推迟晨练时间,减少日常锻炼频率,多注意休息。

3.祛寒保暖,足部为先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要特别注重足部的保暖,切勿赤脚,以防“寒从足生”。

此时建议大家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后,可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和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4.寒露进补、先调脾胃

“秋冬进补,开春打虎”。两广地区夏季炎热,人们酷喜冷饮,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等现象,故秋凉伊始忌贸然匆匆进补。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甘先入脾”。寒露节气当先调理一下脾胃,为脾胃更好地受纳补品做好准备。此时宜常食甘淡补脾食物,如山药、大枣、粳米、糯米、鲈鱼、鸭肉、莲子等,逐渐增强脾胃的功能。

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就可根据身体的需要,进食有关的补品或补药。

寒露习俗

登高望远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重阳寒露接近,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风俗。

饮菊花酒

《本经》云“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本草备要》中记载“菊花得金水之精,益肺肾二脏”。旧时起,就有寒露重阳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为我国重阳节特色之一。

插茱萸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最后一句‖

不说了,去买瓶慈母如意膏拯救发际线了~

审核把关:大壮壮

内容生产:鱼雷&小壮壮

图片:部分来自包图网

特别鸣谢:民族医疗管理办

壮医综合病区

治未病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