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衰竭能治好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福利国家经济学的关税 [复制链接]

1#

byGaryNorth

翻译:汪静怡风灵

多年来我已发现,当我和赞同关税的人讨论时(关税是对进口商品征销售税,由戴徽章持枪的人——即警察强制实施),他们的观点总是仅适用于美国边境一侧。他们拒绝对于边境另一侧的人适用那些完全相同的观点。

我质疑关税捍卫者,让他们从贸易双方的角度阐述其论点,而不仅是站在美国的立场。限制贸易的伦理学和经济学的确适用于那条无形的国境线另一边想要贸易的人。如果限制贸易的观点适用于美国经济,那么当然也适用于其他国家的经济。仅仅因为穿越了一条看不见的法律边界,逻辑学和伦理学不会改变。我采取这一立场,是因为我希望那些支持关税的人正视其观点的本质。

一直让我惊讶的是,我几乎从未能说服一个捍卫关税者遵循他论点的逻辑(同样适用于他国)。毫无例外,人们坚持区分两个被称为国家的法域的无形边界在经济上很重要,因此进口商品的销售税在美国境内是合法的、明智的,对绝大多数美国人都有好处。然而,当我让他就另一方的人民(加拿大人或墨西哥人)做完全相同的分析时,他很难做到。他似乎完全清楚,当试图以加拿大人或者墨西哥人的角度来陈述观点时,边境这边的美国人看起来非常可笑。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在支持美国征收进口商品关税的美国人听来,完全合乎逻辑和道德的观点,从那边的加拿大人或者墨西哥人的角度而言,就感受不到是同样地符合逻辑和道德了呢?

理由不过如此:他的观点荒唐可笑。当他将之运用于边境那边的人们时,就更加显而易见是可笑之极。因此,他宁愿不去考虑边境的另一边发生了什么。

法国农业

为了便于论证,我们从真实世界的一个例子开始。在法国,*府长期保护法国农民们免受美国进口食品的影响。美国粮食价格本低于法国。法国的农民发现与之竞争赚不到钱。因此,他们用法律来保护。早在年就立了法。

竞争始于19世纪40年代粮食收割机的发展。随后19世纪50年代铁路出现:带来了从粮食产区到纽约港或者密西西比河的廉价运输。然后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蒸汽轮船:大型船舶全年航行,可装载许多粮食。美国农民因此成为全球最高效的小麦生产者。加拿大人也很有实力,但是加拿大人要与天气斗争。加拿大位于遥远的北方,生长期较短。这让美国农民有了优势。

法国*府在法国农民的压力之下,于年提高关税以抵制进口食品:梅利纳(法国*治家-——译者注)关税法(theMélinetariff),这项立法最主要的目标是美国农民。法国*府将官吏派到国境,限制进口美国粮食。这减少了法国对美国粮食的需求,意味着美国麦农不能与法国的批发商合法地订立自愿契约,而批发商会把小麦卖给法国的面包师,而面包师想要降低面包成本,想要买低价的美国产粮食。

这种做法对法国农民而言合乎道德吗?法国农民利用*治压力提高法国穷人所需的面包价格,仅为了农民自己能赚到更多的钱,而且,其副作用是,减少了美国农民的收入,这合乎道德吗?

作为坚定捍卫关税的美国人,就该为法国*府屈服于法国农民的压力提高关税而欢欣鼓舞,哪怕美国农民遭受损失。法国的关税减少了贸易。依据关税支持者的说法,这将让法国人更富。美国关税的捍卫者应该感觉很好,因为法国的*治家非常重视关税理论的逻辑,因此通过了年关税法,并且至今法国一直限制进口食品。

如何待人,便当如何待己。在边境一边所制定的任何英明伟大的经济*策,在另一边也应该一样,对吗?

至于法国穷人,他们想买便宜面包,关税的坚定支持者应该指出,他们应当接受高价,这是为了国家利益——法国农民所说的国家利益。这与著名的法国谚语“何不食肉糜”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原文“letthemeatcake”,来自法国的著名故事,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见到农民穷得吃不起面包,竟说“让他们吃蛋糕好了”,和中文的“何不食肉糜”意境相似。——译者注)

你能想象捍卫关税理念的美国人会在年公开赞扬法国限制进口美国农产品吗?你能想象发表这类观点的任何美国报纸或杂志吗?你能想象某家报纸针对美国农民刊出一篇关税捍卫者的文章,声称抵制美国农产品不仅是法国*府的权利,更是道义上的责任吗?

你说你想象不出?我也想象不出。为什么?因为关税理论在经济学上不合理。当你是关税受害者时,更容易看到这点。你的个人利益会让你明白这道理。这清楚地表明,支持关税是为保护特殊利益的法律而辩护,这种法律有利于无法与进口竞争的低效生产者。但消费者喜欢进口。因此,必须通过国家强力来阻挠消费者,国内的生产者宣称:“消费者永远正确,购买进口商品除外。”

法国*府屈服于法国农民的*治压力,有个很好的理由:法国农民是作为一个集团进行投票。他们也为法国*客的选战提供资金。

而法国的穷人没有一个同等地位且组织良好的投票团体,他们也不明白自由市场的逻辑,因此,他们不明白自己在关税制度中严重受损。

显然,法国的*治家更丝毫不会理睬美国农民(这场争论中显而易见的受害者)的控诉。凭什么法国*治家会关心美国农民的意见呢?

然而,捍卫自由市场的法国人应该关心。同样的,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自由市场的捍卫者也应该关心。法国的自由市场捍卫者应该非常重视美国农民遭受的损失。美国的自由市场捍卫者应该非常重视法国穷人遭受的损失,他们不得不为生活必需的面包花更多钱。

简而言之,自由的伦理学理由,和自由的经济学理由一样,对任何国家的边境两侧同样适用。任何声称捍卫自由市场是为了自家人民的人,得同样做好准备,也为边境另一方的人民捍卫自由市场。这就是法治的原则。普遍接受这一原则使得西方世界繁荣昌盛。

关税与法治

关税的捍卫者与自由市场的捍卫者不同之处在于:关税的防御者不相信,也不会公开捍卫边境那边的关税合法性。他希望边境那边没有关税,而边境这边征收关税。他想让美国人尽可能以最理想的价格向那边出售任何想出售的东西。但是又不想允许那边的人合法地以尽可能理想的价格向这边的人销售,

这就是所谓的“因人而异”,这否定了伦理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它否定了法律在一条被称为国境线的无形界限两边平等适用的正当性。支持关税的人愿意承认不同街道、不同区号、不同县和不同州的人们应享有合法的贸易权利,不受国家干预,但是他们认为*府应当在国境线上取消这种权利。自由贸易的逻辑应当终止于国家边境,伦理学的逻辑也是如此。

不管我说多少次,不管我用多少种方式阐述,总是有人反驳我,提出和我在此描述过的原则完全相同的观点,其关税逻辑不能适用于边境的另一侧。

徽章(指警察)、枪和销售税的逻辑理当适用于边境两侧,徽章、枪和销售税的伦理也理当适用于边境两侧。

在法国*府设立关税以抵制美国农产品进口之时,任何美国人若对法国*府行为的合法性有丝毫怀疑的话,他就应当仔细考虑,他为美国*府对法国或任何其他国家的进口商品征收关税而提出的道德辩护是否站得住脚。

这要求有将经济学逻辑和伦理学运用于无形的国境线两侧的能力。很少有人有这样的能力。很少有支持关税的人有这样的能力。他们确实自己都不明白,什么是“一视同仁”。他们真的相信那些限制进口从而限制了出口的美国*治家是出于善意,并使绝大多数美国人受益。但是,他们不会以同样的逻辑看待边境另一侧的*府。

边境两侧的相同影响

关税产生的经济影响在边境两边是相同的。关税的拥护者们不明白这一点,

如果美国*府限制跨境贸易,那么外国出口商得不到美元。他本可通过向美国人销售商品获得美元,然后把那些美元存在美国的银行里。出口商一直这样做。他们在出口的国家开立银行账户。随后外国出口商可用美元购买美国的商品和服务,或者投资于美国商业。(不幸的是,他也可以购买美国国债,从而资助联邦*府。)

当美国*府限制外国商家在美国销售商品和服务时,这减少了外国人能购买美国商品的美元。这意味着抵制进口的关税与美国给自己出口的商品征税具有同样效果。边境那边的人们将不能购买美国产品。

征收出口税的情形犹如,某人被佩枪戴徽章的人(指警察——译者注)阻止购买美国产品,持枪者拿枪指着美国出口商的肚子,并告诉他:“若不交税,将东西卖给外国人就是非法。”关税则是*府拿枪指着美国进口商的肚子并告诉他:“若不交税,不许从外国进口商品。”在这两种情况下,外国人都得不到在美国商品上花钱的权利。

一旦你以这种方式看待关税,我希望你能明白,在这种安排下边境两边都是输家。假如美国*府不派警察来禁止贸易,美国出口商本能向外国人售出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而美国的进口商购买的外国商品减少的话,外国人将得不到美元,也不再将钱花在美国的商品和服务上,或投资于美国的公司。

“战争与和平”的经济学

我们不常见到出口限制。战争期间确实看得到,和平时期则无影踪。为什么在和平时期就没有了?因为这种法律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是个负担,减少了美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贸易。但是,只要征收关税,也就限制了对外国的出口,因为,外国人得不到与自由贸易情况下同样多的美元。

为什么关税捍卫者不同样努力捍卫施加出口限制?如果这和关税在经济学上的影响相同,就是说,减少了美国的出口,那为什么关税捍卫者不能公开告诉选民,应该为国会中支持关税的*客投票,也应该投票支持设立出口壁垒。

答案很显然:美国选民没有那么傻,会为限制出口的立法投票。不幸的是,因为他们不明白经济学的逻辑性(这是他们与关税捍卫者共性问题),他们不明白关税与出口限制有同样的影响。因此,他们愿意投票给那些支持对进口商品征税的*客。当这种做法明显对美国出口不利时,他们却想当然地认为这将对全体美国人有利。这对本可以低价买到外国商品的消费者而言也是极为不幸的。

为了减少进口,也只需限制出口。*府没必要征收关税。它只需要征收出口税。解释如下:

战争期间,美国*府就限制向那些正处于战争中的国家出口,也同样对这些国家商品施以进口限制。战争期间,选民确实能明白出口限制的逻辑性。他们知道,通过施加出口限制,*府在干涉自由贸易。进口限制也是如此。

从符合逻辑的角度来看,美国舰队使货物免于流入敌对国家,也限制货物从那些国家进入。这就是海*封锁的道理。但是这也是关税和出口税的逻辑。目标就是减少贸易。

如果其他国家的人赚不到美元,他们就不能从美国的出口商那里购买东西。出口限制的重点就是确保边境那边持有美元的人不能购买美国商品。战争期间,出口商们为了国家利益接受了。他们意识到这是战时的限制。一旦战争结束,出口壁垒就应当被废除。但是,如果出口壁垒应当被废除,那么进口壁垒也该被废除,因为同一个理由:恢复了和平。

人们都明白出口壁垒是战时的措施,他们也明白进口壁垒也是战时的措施。他们明白战争的逻辑。战争的逻辑就是反对边境两侧的人自愿交换。是的,我们知道历史上交战的*事单位中曾进行过极少的一点贸易。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当然不会与*火(贸易)相关,但比如说烟草,南方人必须拿来交换,以及其他东西,比如北方绰绰有余的药物。但是,不能认为激战之中的双方能放开其边境做贸易。选民们普遍认同这一点。

战争结束后,和平恢复,理当终止贸易壁垒。但是,边境两侧的某些制造商被跨境的进口所威胁,他们有时能够成功地劝说*府施加进口限制来阻止竞争,尽管没有出口限制。换言之,真正的和平尚未完全恢复。

实施任何故意限制从国外进口的商品和服务的关税都是一次小型的战争行为。关税应该被视为战争行为。若以经济学和伦理学进行分析,完全是如此。它们以*事冲突那种生死攸关的斗争的名义为选民所接受。问题在于,和平的逻辑在战争结束后没有延伸到进口商品上。

任何时候,*府派遣佩枪戴勋章的人去抵制贸易,这是一种战争行为。没有人应当支持对其它人的贸易限制,除非这一贸易的结果类似于战争期间的贸易结果。

我从来没有见过关税合理性的辩护是基于战争的伦理学和经济学之上。关税的煽动者们不明白,他们是在要求战争时期被广泛接受的一种经济*策,而此种*策在任何和平时期的经济中将无可容身之地。

我并没讨论关税作为财*创收的手段。每种税都是对一些人的贸易限制。税收存在的唯一正当理由应该是该税收能带来更大可能性的和平。任何税收,如果作为从一群人处攫取财富而转移给另一群人的手段,就是一种战争行为。这是一种*治上的掠夺。

关税和福利国家

征税被认为应以大致相同的方式适用于所有人。但现代福利经济学拒绝接受这一原则。福利经济学谋求合法地使用警察暴力,没收一群选民的钱财,并转移给另一群人(除去*府从中的抽头)。这就是阶级斗争。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在《共产*宣言》(年)中建议,在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期间,建立高额累进所得税作为他的第二个步骤。他将之理解为阶级斗争。

为什么保守派希望在我们国家的边境上进行战争?为什么他们认为战争经济学(虽然有所缩减)应当成为我们生存的基础?为什么人们相信*府以暴力威胁边境两侧的人们是合法的,为的只是让一小群制造商受益,因为他们受到了来自边境另一侧的制造商竞争的威胁?

没有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