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长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编辑/航仔
夏季多雨时期是野生蘑菇生长旺季,全国每年均有因食用*蘑菇导致发病甚至死亡的报告。为了您和家人的生命安全,专家呼吁远离野生*蘑菇。
一、什么是*蘑菇?常见的*蘑菇有哪些?
答:*蕈俗称*蘑菇,我国*蘑菇约有种,其中极*致人死亡的种类约种;野生蘑菇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生长环境呈多样性,能生长绿色植物的地方几乎都可以找到,以草原、树林地带最为多见,尤其广大山区农村都会有*蘑菇生长分布。常见的*蘑菇有*鹅膏菌、白*鹅膏菌、鳞柄白*、肉褐鳞小伞、*丝膜菌、细鳞线膜菌、秋盔孢伞、条盖灰孢伞等。蘑菇一年四季都可生长,以6-9月最多,雨后天晴最为多见。一些野生蘑菇可以作为食品和药品,但有不少种类有*,可致食用者中*甚至死亡。
二、“民间偏方”辨别*蘑菇靠谱吗?
答:*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即使是真菌专家也难以仅靠其外形特征就能轻易分辨开来。鉴别是否*蘑菇需要进行动物试验、化学分析、形态比较等多方面工作,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民间偏方”去分辨*蘑菇。因此,建议不要随意采摘野生菌食用。常见错误识别*磨菇的方法:
1.有人说色彩鲜艳的蘑菇有*,不可食用;色彩不鲜艳的无*。这是错误的。从色彩判断蘑菇是否有*是无科学依据的,部分色彩不艳、长相不好看的野生蘑菇也有*,如灰色的灰花纹鹅膏、拟灰花纹鹅膏和白色的致命鹅膏就为剧*种类;而鸡油菌和一些颜色鲜艳的红菇种类却是美味的食用菌。
2.有人说与银器、大蒜、生姜等同煮会变黑的种类有*。错。这种说法也是毫无科学依据,因为*蘑菇和银器、大蒜、生姜等接触不会产生反应。
3.掰开蘑菇有乳汁或变色的有*。这种说法也是无科学依据的,比如松乳菇、红汁乳菇掰开后会流出乳汁,但却是美味的食用菌。一些可食用的牛肝菌断面会变成蓝色,也是可食的。
三、*蘑菇中*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误食*蘑菇后的中*的症状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8种类型: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光敏性皮炎型、急性肾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和混合型。
1.胃肠炎型是最常见的中*类型,一般多在食后10分钟~6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或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一般病程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死亡者很少。但严重者会出现吐血、脱水、电解质紊乱、昏迷等。
2.急性肝损害型蘑菇中*一般多在进食后数小时至30小时发病,也有少数在半小时内发病。早期可出现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多数患者在胃肠道症状好转后有1-2天的“假愈期”,之后出现明显肝功能损伤,少数患者可伴有心脏和肾脏损害。病情严重者可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各/或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此型是我国*蘑菇中*死亡率最高的类型,导致此型中*的蘑菇品种类型为鹅膏属的一些剧*种类,还包含环柄菇属和盔孢伞属的一些种类。
3.神经精神型蘑菇中*多在进食10分钟至6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如兴奋、狂躁、幻视、幻听等,并伴有胃肠道症状,同时可有瞳孔缩小、多汗、唾液增多、流泪等症状。一般预后良好。
4.光敏性皮炎型蘑菇中*多在进食27-48小时发病,可出现皮肤红肿或疱疹,日光照射后症状加重。*性成分可能为卟啉类光型物质,一般预后良好。本型国内常见由胶陀螺和叶状耳盘菌引起。
5.横纹肌溶解型蘑菇中*一般在进食15分钟至2小时发病,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6-12小时后出现酱油色尿、肌肉疼痛、肢体无力等横纹肌溶解症状,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在我国,此类型主要是由亚西褶红菇引起。
6.何谓“假愈期”?急性肝损害型*蘑菇中*病程中,患者常在早期胃肠道症状好转后,不再有任何中*症状,或者自觉康复,此期一般持续1-2天,医学上称之为“假愈期”。“假愈期”常会让人忽视病情的严重性,导致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四、*蘑菇中*后应如何进行急救自救?
答:目前对*蘑菇中*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尽早排除*素,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1.催吐。在中*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先让病人服用大量温盐水,可用4%温盐水∽ml或1%硫酸镁ml,5∽10ml一次,然后可用筷子或指甲不长的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或用器具压迫舌根部即可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素吸收。注意孕妇慎用催吐。
2.导泻。如果病人服用食物时间较长,一般已超过2-3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食物尽快排除体外。如果患者本身已有明显的腹泻症状,则不宜采取本法。比较安全的药物有乳果糖、聚乙二醇等。家庭自备的糖水或盐水都可服用。
3.立即就医。将误食的*蘑菇催吐后,医院进行就医,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五、怎样预防*蘑菇中*?
答:引起*蘑菇中*的主要原因是误采、误食和烹调方法不当所致。预防*蘑菇中*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民间偏方”去分辨*蘑菇。不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轻易食用。
责编:王明
初审:刘增明
终审:李健
古蔺电视台微生活法律顾问由四川朝旭律师事务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