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疗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编者按:9月30日,年“中部肝病与感染国际高峰论坛(CCIFLDI)”暨“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进入第二天。“感染专场”中,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陈韬博士对年制订的《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诊治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相关内容如下。
陈韬宁琴
共识执笔兼编写秘书组组长
终末期肝病是我国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感染既是终末期肝病发生发展的最常见的诱因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肝病患者死亡率显著升高的常见并发症,是临床一线工作者面临的棘手临床事件。目前国内外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诊治的临床研究数据不充足,亦无可依据的临床诊疗指导性意见。
有鉴于此,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感染病、肝病及预防医学领域近50位专家,于年6月启动《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诊治专家共识》(简称《共识》)编写工作,经过3次编委会积极热烈讨论,20余稿的反复修改,于年7月形成正式推荐意见。
《共识》主要内容:
《共识》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的相关研究,首先结合肝脏形态及功能对“终末期肝病”的定义和范畴进行了界定。“终末期肝病”指各种慢性肝脏损害所致的肝病晚期阶段,主要特征为肝脏功能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其范畴包括各种慢性肝病的终末期阶段,主要表现为肝功能严重受损和失代偿,包括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硬化急性失代偿、慢性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
其次介绍了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的流行病学,其类型包括腹腔感染、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血流感染、胃肠道感染以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局部感染均可发展为血流感染。终末期肝病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肝脏功能明显减退、肝脏微循环障碍、肝脏局部以及全身性炎症反应、免疫麻痹及紊乱和肠道微生态失衡,这些均为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再次,《共识》对终末期肝病合并各种感染类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进行了介绍:临床表现常不典型,须仔细问诊和体格检查,进行早期诊断。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的治疗是本《共识》的重中之重,分为基础支持治疗(营养支持、抗炎保肝、免疫调节和病因治疗)、抗感染治疗(腹腔感染、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血流感染、胃肠道感染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原则以及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微生态治疗及血液净化治疗进行介绍并提出临床可操作性的推荐意见。
最后,《共识》针对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的预后、预防进行了介绍。
《共识》编写初衷与待解决问题:
《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诊治专家共识》的制订是在我国疾病谱的前提条件下制定的,主要目的也是指导我国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的诊治工作,但是目前国内针对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发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比较缺乏,在撰写本《共识》的“病理生理机制”、“实验室诊断”等部分中,我们感受到缺乏强有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据,这也是未来需要开展的工作。
目前针对终末期肝病合并各部位感染的流行病学以及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数据缺乏,这也是本版《共识》未对各部分推荐意见进行“证据强度和推荐强度”评价的主要原因,我们国内的专家可以结合本《共识》有针对性地开展临床研究工作,有了相关研究数据,“共识”到“指南”可以水到渠成,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总之,本《共识》将为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的临床规范化诊疗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以期减少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的发病率,降低临床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点击“阅读原文”可下载《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全文
专家简介
陈韬
博士,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感染科副主任
研究领域:
病*性肝炎肝损伤的免疫作用及调控
抗病*治疗中免疫调控机制及治疗策略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新策略
学会任职:
医院学会肝病专委会重症肝炎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会病*性肝炎学组委员秘书
湖北省中医药学会肝病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秘书
研究成果:
近5年来在国内外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包括JImmunol,Jviralhepatitis,ClinicalImmunology,HepatologyInternational等。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重点基金、国家“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项目合作项目4项。执笔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参与编写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乙型肝炎重症化的基础与临床》在内的专著2部。曾获、年亚太肝病学会“青年研究者奖”。
●美丽武汉、美好时光,“第四届中部肝病与感染国际高峰论坛”今日拉开帷幕
●会讯
“中部肝病与感染国际高峰论坛”与您相约金秋武汉!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