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衰竭能治好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家的边界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4118.html

主权,在国与国之间划出了一道道鸿沟。

在这里,一切自由、平等、公平、公正,都受到了某种程度的阻滞。

这种阻滞意味着什么?是邪恶还是正义?

不是非常清楚!

这里面涉及了资本主义世界中最神圣的自由贸易原则。

在现实世界中,这个原则遭到了极其严峻的挑战。也许,这个原则原本就应当受到挑战。

“国家”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认为它包含了一个不可解除的隐含约定:国家之内的一切资源,及其衍生的一切福利,归这个国家的人民所有。

“国家”是个相当抽象的概念,因为有(国家)*权的存在,国家的边界才显得清晰和实在。但是国际贸易,却使那些边界模糊起来了。

只要那个隐含约定在某种程度上是失效的,那便意味着,国家的边界发生了变动。

我们知道,一个发达国家(假设为甲国),它的经济增长最后将取决于国民收入能否由利润收入者向工资收入者转移,也即能否更加限制劳动供给并均匀劳动机会[2]。

我们还知道,商品,在本质上是自然资源和劳动的凝结。国际贸易的实质是:那么一些人[3],携带着自己所有的资源[4],借助于贸易的自由,并入另外一个经济体系(譬如甲国)。

只有带入的资源在那个经济体系中是较稀缺的,那种并入才会有利于那个经济体系;如果带入的资源在那个经济体系中是相对过剩的,那种并入就会有害于那个经济体系。

虽然,到现在为止,发达国家还没有刻意限制劳动供给的*策,但自然的工资刚性和其它力量,还是迫使发达国家工人的工资处于较高的水平,而自由贸易,使不发达国家的劳动通过物化的形式跨越国界,在发达国家之内对发达国家的工人进行了体现出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竞争。

由于不发达国家的居民生活水平极低,他们当然只索取极低的劳动报酬。

这种贸易开展的结果是:扩展了边界的那个国家的有效需求更低,从而经济增长的速度更慢;借助于贸易进行跨国劳动的不发达国家的居民所享有的福利,呈阶跃式地增加。换一种说法是:发达国家旧有疆域之内的国民,福利增长缓慢;逃离不发达国家的居民,福利增长异常迅速。

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看,发达国家原有居民损失之福利转移至成功逃离不发达国家的人身上,的确是人类福利的增长;而如果发达国家居民损失之福利广泛散布于不发达国家居民身上,则会是人类福利的更大增长。但事实上,发达国家的福利损失,绝大多数是由相对较穷的居民来承担的,那些富有者,反而能够因此更富;而不发达国家的福利获得,绝大多数只是落在少数富有者的身上。

当然,未来发达国家的民选*府很可能会迫于民意出面阻止这种福利转移。

对发达国家来说,如果有别国居民愿意向它提供劳动而索取较少的酬劳,那么它将能够让自己的国民可以缩减更多的劳动时间,更大程度地从劳动的负担下解放出来。

虽然发达国家这么做有剥削之嫌,但是于双方而言,是各得其所的。

如果发达国家要防止自己的国民变成纯粹意义上的寄生者,那么它势必要阻止本国滥用外国的劳动力,而让国际贸易只是在有益于双方时才加以开展。

如果要对自由贸易问题作出正确评判,首先要评定那个隐含约定是否需要加以某种程度的修正。这便要回答若干个问题: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脱离贫困需要承担多少责任?发达国家先人创造的财富所衍生的福利在多大的程度上归他们的后人所有?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有权拒绝减损自己利益去扶助他人?一个人脱离悲惨的命运更应当是谁的责任?负有责任的依次是谁?

权利与义务相对等(自负其责)的原则是必须加以维护的,同时还要认可权利的所有者对自己所有的权利有处置的自由,除非那样处置严重背离经济效率的要求。

在一个国家内部,从提升经济效率的需要和权利归属的不确定性出发,可以强行对私人的巨额遗产进行征收。但在国际社会中,却并不存在这样的理由可以对其它国家的财产提出类似的要求。

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责任是道义上的,而不是无限的。

这意味着,自由贸易的原则只会在一国之内普遍适用,逾越此,则当然地会受到抑制。并且这种抑制的理由是充分的,并不违背公平和正义的要求。

这还意味着,发达国家能够甩开不发达国家的拖累,而独自向更高的文明迈进。

现在看来,国际贸易,只有在彼此增进利益的情况下才会是自由的;逾越此,则当然地会不自由。不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进行廉价劳动输出,必然会受到遏制,而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商品(主要是消费品)输出,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

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商品输出,在本质上也是劳动的输出——而且是高质量的劳动输出,这种输出会导致不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失去提升水平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对不发达国家而言,出现这样的局面也是不堪承受的。所以,不发达国家逐渐降低关税天然地符合公平和正义的要求。

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落后之间的差距远远要超出我们一贯的想象。发达国家的商品能够克服工资水平高的不利条件,是以其极其高的生产效率为基础的。

也就是说,发达国家通过高科技的手段和极佳的管理水平,使自己输出的商品只包含了极其少的资源和劳动,从而获得即便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仍然是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优势。

当然,不发达国家可以将这些商品拒之门外。

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中国家对他国劳动输入进行筛选是极其正当的,也是极其必要的。凡有利于本国社会产品和服务更多形成的劳动输入是允许的;反之,则是要严格加以限制的。

在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无情地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众多弱小国家的国门,冀图从自由贸易中获利。但是在今天,即便帝国主义卷土重来,第三世界国家已然能够有力地予以回击了。

在世界力量不断趋于多元和均衡的今天,强权和暴力只能被谈判和协商所取代;而公平公正的精神,从此就要占据历史的舞台。至于自由贸易原则,则要从此回到它自己的地盘。

从某种意义上说,发达国家可以借助于它有利的地位大量利用他国人民的劳动使本国居民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免于劳动。但这会让这个国家不断衰败、腐朽,最后崩溃。

所以,只有不断提升社会生产力让机器生产不断取代更多的人力劳动从而使人们可以更多地减少劳动时间、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文明在推进。

这也说明,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发展只能是自力更生的,发达国家决不会愿意严重损害自己的利益来帮助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

事实上,如果第三世界国家能够建立起强有力的民主*府并且真正按照经济学的要求管理社会经济,那么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将会是飞跃式的。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的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说,“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存量的多寡”。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一个极有价值的科学论断。

追溯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在资源上是绝无优势的,两个国家的资本物在二战中都尽遭摧毁,但是两个国家战后经济重建并超过战前水平并未用太长时间。

舒尔茨解释说,二战摧毁了他们的资本物,但是它们的人力资本却保留完好,所以它们才会有如此惊人的经济重建速度。

这种解释其实还需要加以补充:关键是它们在战后经济重建过程中率先创建了那些人力资本赖以充分发挥作用的社会制度和环境[5]。

第三世界国家不是没有高素质的人才,而是没有让那些人才尽情施展才华的条件。落后的社会制度、文化、习俗,以及环境,不仅使那些人才无从发挥才能,还严重地阻碍了人才的生长[6]。

所以,第三世界的那些发展中国家,必须从根本上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一致的制度、文化、习惯和环境,才能够让经济快速发展起来、社会快速繁荣起来。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国家的边界绝非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或者*治意义上的,经济学意义上的国家边界对人们的生活和发展具有更加重大的影响和意义。

人们终将普遍意识到这一点,从而为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使每个国家的*府都能够积极谋求于民众为确实有利的经济发展。

二○○一年七月二十一日

--------------------------------------------------------------------------------

[1] 从哲学的角度看,边界分明是一切事物赖以发展和改良的机制。倘若让边界直接消失,那么任何事物都将为外界的事物拖垮、累死。而一般地,定界方能止争!

[2] 这是扩大社会有效需求,进而拉动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唯一办法。

[3] 与甲国发生贸易的外国人的在抽象意义上的归并。

[4] 与甲国发生贸易的外国人所有的资源在抽象意义上的归并。

[5] 东德刚好与它们截然相反。

[6] 人才的生长是两方面的。一、单个的人才水平不断提升;二、属于人才的人数量不断增长。

更多阅读:

◆美国大选段子大全,哈哈哈哈哈哈!

◆川普的反猎杀!

◆无脑人的恨

图文及视听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传播而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会第一时间处理,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合作加注明:合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