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肝病大国。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新发肝衰竭病例超50万,急性肝衰竭病人的28天死亡率高达50%。
一般来说,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为肝移植,但高昂的治疗费用和紧缺的肝源使得每年只有不到1%的患者才能接受肝移植手术。
肝衰竭治疗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巨大,市场规模达千亿元。
近日,中国首个生物人工肝获批ind。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研究员惠利健
作为技术研发者表示:
这标志着我国首个生物人工肝产品
即将进入国内注册临床试验阶段。
据悉,这也是目前国际上唯一
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人工肝产品。
“生物人工肝技术是从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发展起来的源头创新,是真正意义上的first-in-class的创新。”
早在年,惠利健就已经突破了“肝样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并且,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在nature、cellstemcell、cellresearch等国际重量级期刊发表,同时获得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殊荣。
回顾从nature基础研发
到生物人工肝真正产业化的十年历程,
惠利健说:
此项技术源自上海成长于上海。
在过去十多年里,
我们受到上海市科委
和几个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这也使得微知卓成为了
上海本地创新生物医药企业的代表
以及中国创新药
走上‘全球新’道路的典范。
“技术萌芽期的第一笔支持经费”
介绍如今已经落地产业化的生物人工肝项目时,惠利健表示:
最早是市科委,
当时了解到
我们生物人工肝项目时,
甚至从项目在很萌芽的状态时,
就判断这个科技项目
本身是领先的,
是有扎实科学基础的。
于是就坚持长期